Hello!各位織友,歡迎來到唧唧的鉤織小學堂!(ノ>ω<)ノ
今天我們要來聊一個超級重要的話題:毛線標籤。如果同學選擇上課,那麼大部分老師都會由認識鉤針開始介紹,包括唧唧的深入學習鉤織定期班,也是第一時間先帶同學認識鉤針和線材的拿法。不過,如果同學屬於自學,沒有老師從旁指導的話,那麼先認識如何選擇線材才是新手自學的理想方向。
想像一下,毛線就像是我們的食材,鉤針則是廚具。你總得先決定要做什麼料理,才知道該用平底鍋還是湯鍋,對吧?搞懂了毛線的秘密,才能精準地為它配上合適的鉤針,少走冤枉路。無論是自學還是上課的織友,這都是很關鍵的基礎功。
必不可少的毛線「說明書」
每家毛線品牌的標籤設計都略有不同,但就像食品的營養標示一樣,看懂關鍵欄位就能掌握它所有秘密。今天我們就以織友們都很熟悉的日本Daruma毛線為例,一起來當個標籤解讀偵探。
來,讓我們由上到下,看看這張小小的紙上到底藏了些什麼。看到品牌名稱下方魔杖般的圖案了嗎?

- 建議針號:
這是你最需要關注的欄位。單支魔杖 🦯:代表鉤針;交叉魔杖 ⚔️:代表棒針。而圖中鉤針符號旁的「6/0 ~ 7/0」則是指推薦使用日本規格的6號至7號鉤針。
- 材質、克重、長度:
此外,標籤上往往也會清楚寫明使用的材質(示範圖款為綿100%)、毛線有多重(例:30g)、總長度有多少(例:約58m)。知道長度對於計算製作一件作品需要買多少團毛線時,有著關鍵作用喔!線材的原材料和製作工藝會影響手感和質感,也會影響織品的用途。

你看,這張標籤上寫著アクリル54%・ナイロン31%・ウール15%,下方還附有英文,代表股線含有亞克力纖維54%、尼龍31%和羊毛15%。不同的材質比例會大大影響線材的保暖度、彈性、光澤和適用的作品類型。關於這點,唧唧已在〈毛線材質篇〉為大家詳細拆解,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能錯過啦!
- 標準密度:
注意!正方形裡面的資料,用白話來說就是:「用我建議的針號和針法,織一片10cm x 10cm的正方形的話,你應該要得到幾針、幾行」。以上圖為例,「標準針距14~15目20~21段」的意思是:「如果你用建議的,以平針針織一片10cm x 10cm的織片時,寬度應有14至15針,高度則應有20至21行。」
多數線材都會以針織的平針作為預設度量單位,而我們鉤織之友最好還是親自試一試以自己的力度、鉤針,鉤針密度到底是多少。
標準密度這個概念對新手而言有點進階,你暫時只需要記得:它是用來測量你力度鬆緊的標準。入門階段暫時用不著,日後開始鉤織毯子、衣服等講究符合特定尺寸的作品時,再回來溫習也不遲。
毛線的「身分證」:品牌、色號與批號
當你在網上看到一款夢中情線,或是想補買毛線時,就需要靠它的「身分證」來尋找。讓我們來看這張圖:

在這張標籤上,我們可以清楚找到所有關鍵資訊:
- 品牌:Daruma
- 品名:SASAWASHI Flat
- 色號(Color No. / 色番):條碼下方清楚寫著104。
- 批號(Lot No. / ロット):這個超重要! 條碼上方那小小的「LOT 21B」,就是它的批次編號,也即是「出生」缸號,不同染缸即有可能出現色差喔。
學會辨認這些資訊後,以後補線都超簡單~
💡 唧唧快問快答 💡
Q:為什麼我後來補買的同色號毛線時,顏色看起來不太一樣?
A: 這是因為毛線之間就算同色號,也存在不同「批號 (LOT)」喔!毛線是分批染色的,每一缸染料的顏色,都可能因為溫度、濕度等細微因素而產生些微差異,這是現今的染色技術目前還無法完全避免的。
所以,同一「色號」、不同「批號」的毛線,顏色有輕微差異是完全正常的。唧唧也經常提醒同學,在準備織一件較大的作品前,最好先把需要的毛線量估算好,寧可買多,也不要買少,才能最大程度避免作品出現斷層色差的尷尬情況。